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圖片說明)家是一個有愛的地方 愛是什麼
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
圖為鄭春鴻 鄭春翔兩個小家庭與阿嬤(前排左二)合影

 
文 / 鄭春鴻

 家,是一個歡樂的地方,有時也是一個憂傷的地方;家,是一個寬容的地方,有時也是一個爭戰的地方;家,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有時也是一個冰冷的地方。
 住院的人,最想的大概就是「回家」。

  在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往往是免費的。比如我們每天一睡醒所見到的陽光;我們所吸到的空氣,以及我們賴以維生的水,都是造物者免費加添給我們的。家,也是一樣,幾乎每一個人,沒有做任何努力,也沒有付任何帳單,就得到一個家。這些人生命中的至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總覺得是自然的;它的具體形象,它的真正內涵,卻往往都在我們失去它的時候,才像沉在水底的累卵隱然出現。比如,當人躺在病床上,只有一息尚存時,他可能會以千金來買一口順暢吸納的空氣;當人身陷沙漠時,一口水就是他的一片綠洲,他的活命之泉。
 同樣地,家也是一樣。我們每天出入於此,習慣把它當免費的旅店,以為從此處供應的餐餐佳餚、夜夜好眠都是理所應得的。一旦家中的成員有了變化,比如有人生病住院,甚至因故別世;有人到他鄉赴任,你就會發現原來的家改變了,甚至不見了。這時候,你或許才會瞭解,原來家不是一個房子,家是一個故事匯集的地方;是一個情感纏綿的地方;是一個摯愛之彼此依靠的地方。家中的成員改變了,你們互為成就的故事也就因此而改變了,它已經是另一首歌了。
 我們對原生的家是不能選擇的,因此有的生在官宦之家;有人生在富貴之家;有人生在書香門第;有人則呱呱落地,就有三級貧戶之名。每個人生,都是和別人一起寫成的故事,在不同的家,遇到不同的人,我們最初的人格陶塑,總和家人關係密不可分。原生的家雖對我們影響至鉅,但是一旦長成,我們就有能力另組一個家,把我們在原生家庭的愛傳承下來,並且彌補過去朝暮渴望而不可得的若干幸福,種植在自己創造的新家中。
 家來得那麼自然,但卻不是每個人所屬的家都是幸福的。最高貴的人,經常不只去愛那些愛你的人,而是去愛陌生人,甚至愛他的仇敵;愛自己的家人,是很平常的,上天並不見得會給他特別的賞賜。我們看到德蕾莎修女,她在印度建立起「垂死之家」為那些臨終卻仍未獲看護的人祝福;我們也看到社會上有「中途之家」,專門協助快痊癒的精神病人,走向康復之路。我們要特別對這些為無家之人營造家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因為他們,家,有了至高的定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