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小論叛逆


(圖片說明)人會叛逆,是因為不想要有人管,想要自由。
在一望無際,可以看到地平線的蒙古大草原,「叛逆」會不會被風吹走
?真的,地方那麼大,誰管誰啊?愛怎麼活就怎麼活。
(鄭春鴻攝於內蒙到四子王旗的途中)
 上帝既然把孩子當成地上的產業交給我們看管,這時候,我們第一要反省的是自己,想想我們是否自外於孩子的心思意念久矣?

文 / 鄭春鴻
叛逆,看似一個負面的名詞;其實不妨從字面尋常視之,叛逆一詞,意指一切反其道而行的情事,一般尤其特指以下犯上。它包括行為上的抗拒、言辭上的忤逆、態度上的驕矜;至於有些行動上乖戾已經超乎「叛逆」的規模了,例如,我們在報端仍偶見子弒父母,將老奶奶推入糞坑等令人髮指的逆倫事件,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今之論叛逆者也,往往在所叛所逆之事為傳統價值時,老少雙方最難妥協。那少不更事的小子則認為時代在變、思想要跟著變,傳統並非都可以霸道統攝四方的,一個人多吃幾缸鹽、多過幾座橋,都沒什麼了不起的;年長者則認為,年頭再怎麼翻轉、江山再如何易色,世道總有不變的原則。其實雙方所言,皆入情理。苦難的父母吃了那teenager混世魔王的派頭之後,固然悲不自勝,不過我偶爾看一看老電影,卻有意料之外的想見。
這些老片子故事雖然不錯,情節也確實感人,但是看著看著總覺得似乎哪裡有些彆扭,仔細一想,原來是老電影裡的老情調、老步調,老語調以及要命的老生常談,實在令人難以消受。不過,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三十年前初看此片,並無此嫌惡,為何同樣的電影今日重溫舊夢,滋味卻大大不同?退而環顧四下,發現子孫滿堂,攬鏡望見兩鬢發白,方知原來關鍵在於自己早從古人變成今人了。
我們多半會忍住氣,把以前曾經感動自己的老電影看完,這就好像那輕狂小子雖然不耐煩,但是勉強在老子面前聽訓一般;而我們對老電影之獨愛無法始終如一,其實也算是對老傳統舊封建的一種柔性的叛逆。這樣的叛逆代表了多層的意義,它刻劃了時代遷移的痕跡;它展現我們面對世界有了不同的詮釋與反省;它數落了那些我們看不起、沒跟上布伐的舊勢力。無論如何,它,如果更能帶給當代人多一點點的幸福,毋寧也可以說是一種進步。我們必須承認,在人類的進步史上,無論是思想的反動乃至武裝的革命,常常扮演推動時代的巨輪。
因此,面對一個叛逆的小子,或許我們應該這麼想:他們「叛逆」的或許並不全然是「老電影」的劇情,他們基本不反對老爸老媽硬塞給他們的教養小說故事是美的;他們不能忍受的只是「老電影裡的老情調、老步調,老語調以及要命的老生常談」。
上帝既然把孩子當成地上的產業交給我們看管,這時候,我們第一要反省的是自己,想想我們是否自外於孩子的心思意念久矣?倘若你還以為《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還能吸引孩子的目光,那麼你的父母權柄註定就要旁落了;如果你以為《朱柏廬治家格言》還可以句句贏得小子的認同,那麼請你要禱告自己有屬天的智慧。並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說錯了什麼,不過在讀到「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以及「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等等時,如果你不加以現代解析,就要小心客廳飄來烏雲數朵,風雨可期。簡言之,我們應該開始籌劃「老片新拍」,用新的文法和語彙來表達自認為了不起的舊價值,才能和孩子建立起新時代的臍帶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