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心的低吟


(圖片說明)禱告,就是把自己化做一枚郵票,
為遠方的友人捎來祝福與安慰

我們知道一個「對的人」是靠不住的,人生是不斷地「除錯」的過程,神等待我們,我們也應該學習祂,一直等待別人成長、一直鼓勵別人做對的事,一直為他禱告。

文 / 鄭春鴻


我們在教會得到了安慰之後,很希望家人也能夠受惠。一次,有一位教會的姐妹打電話給我的妹妹,鼓勵她到教會來和大家分享生命的經驗。大概是這位姐妹太熱心了,妹妹有一點受不了,就對他說:「謝謝你的好意,我暫時挪不出時間來,而且我的家庭很幸福。」妹妹說話很坦誠,她之所以不急著到教會,主要是因為她的「家庭很幸福」,或許她的想法就是家庭「比較不幸福」的時候才有必要上教會,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她再考慮撥出時間來。

和妹妹有相同想法的人,其實非常普遍,大家總認為只要我們平常不做壞事,就算敬鬼神而遠之,上帝佛祖阿拉又奈我何?沒有信仰人有時還這樣推理:「那些上教會或是求神問卜的人,也許是幹了什麼壞事,心裡不安,才去求神原諒的。」

教會生活成為家庭重要的活動之後,我忽然發現了一件事。我問內人:「到教會來的人,好像都是一些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比別人更辛苦的人。他們不是夫妻關係有問題;就是親子溝通相處上有困頓;要不就是做生意失敗;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不理想;有不少人得過重病,有的現在還在治療;有些人過去在精神上有嚴重的傷痛,直到現在還沒有脫離陰霾和憂愁。」這難道就應了妹妹的話嗎?不幸福的家庭、不健康的身體、受打擊的心靈才會去找上帝;而至於那些「不必」上教會的「幸福家庭、健康身體、快樂心靈」,難道才是上帝祝福的嗎?

我的觀察並沒有錯,教會的弟兄姐妹確實分別都有一些壓抑在心裏無法解決的難題,不過,那些在教會以外我們的親朋好友呢?他們縱使外表光鮮,做事利落,但在他們的生命中,他們的內心深處,就真的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那麼勇敢、果決和成功嗎?他們從來都不猶豫、躊躇、跌宕嗎?非也。一般只是沒有特別的機會,讓他對自己的人生作深切的反省。而生活細節未經仔細地翻攪,是不容易察覺出有任何問題的,抑或應該這麼說,其實我們生活上有什麼疙疙瘩瘩,自己心裡是有數的,只是要去深究這些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勇氣,而並非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意願去摳弄這些疙瘩。

在教會的時間比較久了,和弟兄姐妹交流的機會比較多了之後,我才慢慢地體悟了一些道理出來。前述那些軟弱的人會來到接觸宗教,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的完全。」(林後12:9) ,上帝本來就是特別應許要照顧弱者,給弱者機會的。

在一次的聚會開始,牧者要第一次來會的人站起來自我介紹。有一位和全家一起來的老人站在眾人的面前,聽他一開口說話,就知道他是一位老基督徒,因為他的用詞格外地溫柔和謙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一直強調:「我是一個軟弱的人,我要拜託大家幫忙我,在我軟弱的時候扶持我。」他面對兩三百位陌生人說這話的時候,言詞懇切,沒有一點客套和虛假,而且眼中泛著淚光。我被他溫柔以及充滿自省的話語感動不已,並且發現感動之餘,他也為我內心的不敢顯露的告白做出了釋放。後來我才知道這位老人,是一位人文素養很高、很有成就的企業家。我相信他在商場上,不會顯現出自己軟弱的一面,但是在他感到安全的情境下,也就是他站在耶穌身邊的時候,他是那麼謙和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軟弱。懂得屬靈奧祕的人立刻會察覺到,其實老人家公開承認自己的軟弱,是蒙神喜悅的,因為「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

為什麼人在教會、在面對神的時候會更容易認罪、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完全、更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呢?

首先,可能是因為標準不一樣了,這裏所說的是「人的標準」和「神的標準」不同。在人的標準上,我們日常生活只要做到不犯法就可以了;但是在神的標準上,做到不犯法是不夠的,我們被要求做到不能有「犯意」,甚至要做到積極地祝福、造就別人;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附帶要求,就是不能誇耀自己的「善行」,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不伐善、不施勞」,當你做的事很容易被感謝,甚至不一會兒對方就會拿禮物,或用好聽的言詞來回報你時,你所做的好事,在天上是不被記念的,就算還是會被記上一筆,可能七折八扣打下來,也所剩無幾了,為什麼評鑑這麼嚴厲呢?因為那些無能力報償你而需要你幫助的人還多著呢!我們有什麼理由歇手並且自鳴得意的呢?

我們的弟兄姐妹,他們在一般生活上,在他們的職場上,他們的表現不只是OK而已;通常他們的表現,都比一般人好。但是大家到了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之下,很多人就會一下子承認了自己的軟弱,主要是因為在神的標準下,沒有人敢不屈膝認罪的。

這麼一說,好像神非常嚴厲,一點都不寬貸我們的不完全。其實,最奇妙的是神的高標準高到任何人都有進步的空間;但是,神的低標準卻低到可以接納任何罪性再惡大的人。也就是再好的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都還不夠好;再壞的人帶到上帝的面前,都有得到上帝牽引的機會。

在教會、更容易認罪、更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於教會中人彼此沒有利害關係,大家心裏總覺得身邊有一個大家長,也就是我們的上帝在為我們作主,大家都是祂的小孩,聚會的時候,當自己因為在生命中跌倒而哭泣,或是因為聽到別人講述生命中的哀痛而落淚,都是再自然不過了,大家不會加以掩飾。這樣的情形,在教會之外的人際關係上是不容易看到的。

另外,一個讓神的孩子願意俯首認罪的原因,是大家都相信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剛強的,我們雖然走在神的路上,但是幾乎沒有一天不偏行己意的,禱告的重要正是在此,禱告承認做為一個人的基本軟弱,以及基本罪性,不住地禱告承認我們的軟弱和罪性是不斷重演的,需要神的原諒、鼓勵及加添力量去克服。而當我們蒙神祝福的時候,我們就產生了效仿之心,希望自己活出神的樣式,我們知道一個「對的人」是靠不住的,人生是不斷地除錯的過程,神等待我們,我們也應該學習祂,一直等待別人成長、一直鼓勵別人做對的事,一直為他禱告。

令人尊敬的牧者,有這麼一個共通的特性,那就是他們像金盞菊一樣,都非常善等待。不管是對他們牧養的羊,或是對他們的事工,他們都以超乎尋常人的耐心去面對。我在德州奧斯汀的那幾年,和長老教會的葉明翰牧師有比較深入接觸,他第一個讓我感動的特質,就是具有像大海一樣寬廣的耐心,在此之前我只見過溫柔的人,沒有見過這種無止境耐性的人。葉明翰牧師的耐性,我無以名之,大概這就是上帝對我們的「寵愛」吧!愛加上了「寵」字,指的是這多出來的愛,本來不是我們該得的,而是為父的心腸多添加給我們,讓我們開心的。

和葉明翰牧師一樣的先知,他們把面對的人和事,都加上「時間」作為佐料,他們非常了解人性的軟弱,知道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對了事情,必須要時間和聖靈的祝福慢慢澆灌在這件事情上發酵,才能散發出吸引人的濃郁的香氣。已經醞釀成功的甘醇,因為眾人爭相品嚐之下,或許會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而在大家沒有發覺之下對了很多水,使得佳釀的香郁之氣慢慢變淡;也很容易受到污染,使得甘醇變臭、變壞。誰也沒有辦法保証醞釀成功的甘醇,可以一直被保存絕佳的風味,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禱告,不住的禱告,請求聖靈驅趕繚繞在你身邊的血氣,以及一些貪婪之氣,軟化那些阻撓你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