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先睡心,後睡眠


安神入眠向古人取經
「大驚不寐,大憂不寐。大傷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於有累。何故能寐,行於無事。」

/ 鄭春鴻

  「睡覺」這碼子事,不必教,不必學,剛出生的小嬰兒除了吃,就知道睡。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在「睡覺」這事體上,當然也累積了不少心得,許多醫家總結的看法,以及一些文人雅士表現在詩詞上,也有個人對「睡覺」的體驗,都值得參考。

  好的心情才是安眠的良方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中說:「夫衛氣者,晝日常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清代醫家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不寐》中詮釋說:「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基本上,中醫認為睡眠是人體陰陽之氣相互交替轉化的結果。睡眠養生更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醫家當然也有一些安神助眠的古方,但古人睡不著一般不是動不動去吃「安眠藥」。相反地,在許多文獻上,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好的心情才是安眠的良方」。
  宋代《蔡季通睡訣》就提出 :「先睡心,後睡眠」,睡覺時要讓身心安適,切勿想入非非。「無憂才是入睡方」,應注意心胸寬廣,待人處事寬宏豁達、把握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心裏無所牽掛,自然安然入睡。
  北宋理學大師邵雍在《伊川擊壤集》中有一首《能寐吟》,說明了睡覺和心情是息息相關的,他特別歸納出幾個睡覺的原則,都與當事人的心情緊扣。
  他說:「大驚不寐,大憂不寐。大傷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於有累。何故能寐,行於無事。」
  這段話告訴我們,在大驚、大憂、大傷、大病,甚至大喜之餘,是不容易入睡的,唯有保持心情的平靜,自然「大安能寐」。簡單說,當我們無法控制情緒,「情志不節」的時候,或是勞逸過度、生了大病,都會造成陰陽失調,而導致不寐之疾,輕者入寐不酣,也就是睡不好;重者徹夜不眠,完全失眠。

  蘇東坡酣睡竟救了自己
 
  「大安能寐」是入睡的基本條件,顯然早就是華人共識。據說,蘇軾因「烏台詩案」被關進牢,他的政敵以「四大罪狀」,請求宋神宗處死蘇東坡。宋太祖曾有遺訓,除了犯叛逆謀反罪,一概不誅殺大臣。新舊兩派如王安石、司馬光等人也都為蘇東坡求情。神宗便派太監夜間到獄中看看蘇東坡是否輾轉不眠。太監回奏說蘇學士鼾聲大作,睡得很安穩。神宗歎道,一個心境從容的人,才能有如此好睡。以貶官結束這場「文字獄」。可見蘇東坡是如何坦蕩的君子,酣睡竟救了他一命。

長壽之島人人每天睡午睡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睡覺的方式千姿百態、令人驚訝。比如在中國,現在仍然有上百萬人每天吃完午飯後,要趴在桌上打一個小時的盹。在從印度到西班牙的國家裡,午睡都司空見慣。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也是習慣睡午覺的。他在《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中寫道:「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的是作者在初夏午間小寐之後的恬淡心境。
好像除了美國人沒有睡午覺的習慣之外,越來越多西方人肯定睡午覺的好處。紐約時報319 日有一篇題目為「忘卻死亡之島」(The Island Where People Forget to Die),報導希臘伊卡利亞島居長壽的秘訣。伊卡利亞島面積99平方英里,島上有近1萬名希臘人。島上醫生伊利阿斯·雷里阿蒂斯(Ilias Leriadis)說,「我們這兒的人睡得晚,起得也晚,每天都睡午覺。」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入睡好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西歐和北美人心臟病發病率高,似乎與不睡午覺和緊張的生活節奏 有關。

子午之時陽交接宜睡

  什麼時候睡覺才好呢?該不該睡午覺呢?中國醫家主張要睡好「子午覺」這是指在子時和午時應該按時入睡。子時是從23時至淩晨1時,據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旺的時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時機,子時之前入睡有利於養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要睡子時覺。
  午時則是從11時至下午1時,也是陰陽交會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稱為「合陽」,此時午睡有利於養陽。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臥,以候氣複。

  王安石不覓仙方覓睡方
 
  除了睡「子午覺」有醫理根據之外,古人睡覺似乎不怎麼看時間,想臥就臥,想睡就睡。王安石晚年的隱居生活,陶醉於山水田園中,他的《無題》詩中寫道:「花村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不論騎著小毛驢遊鐘山,他可以說想睡就睡,累了就在樹林裏席地而睡,也在花村幽窗下午睡,暫忘世事,安然入睡。這位才子宰相興起「不覓仙方覓睡方」的豁達,倒也和當時迷戀丹藥、亂吃補藥的達官貴人的病態養生術形成鮮明的對照。
 古人為了睡好覺,也有一些主張和講究。比如,洗個舒服的澡,也是入睡很棒的前奏。宋代文人沈存中說過:「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沐浴……則神安道勝也。」《禮記·內則》也提出“五日則湯清浴,三日具沐”的要求,都是說沐浴可以助眠。
  愉快的旅遊以及優美的居家環境有助心情平靜,也有助睡眠。蘇東坡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他曾在儋縣建一「息軒」,並題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元朝名畫家倪瓚,在年高體弱無力外出的情況下,將自己喜愛的山水畫貼於居室四壁,足不出戶,臥而賞之。他在詩中說:「一畦杞菊為供具,滿壁江山作臥遊。」

  喝一點酒也是古人的「入睡方」之一。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半醉酒,獨自宿;軟枕頭,暖蓋足;能息心,自瞑目­」的養生格言。王安石夏日睡午覺時,喜用方布枕。歐陽修問其是何道理?王安石回答說:「睡久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歐陽修笑他說:「介甫(安石)知睡,真懶睡也。」可見古人十分講究臥具的選擇,即適宜的床、被、褥、枕、帳、席、便器等,都是保證睡眠品質的必備物品。

古人也用「藥枕」來助眠

  除此,古人也用「藥枕」來助眠。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有一首《種決明的》的詩,詩中稱讚決明子是天地間的嘉種。他種了一席之地的草決明,精心耘鋤,時時到畦前觀察長得是否茂盛。淡青色的葉子可摘來做成菜羹食用,鮮美無比;採收成熟的果實曬乾簸淨,除去雜質。詩人用青綠色的決明子制成藥枕,安眠助寢,欣然入夢。用草決明雜以菊花等制成藥枕,軟硬適中,清利頭目,是中醫外治法之一。根據自己的體質體症,選擇不同功效的中藥,如菊花、玫瑰花等花蕊,白芷、川芎等芳香藥,可製成不同功效的藥枕。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蕎麥,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

睡前十個不宜
  為了睡一頓好覺,除了助眠的環境與寑具之外,我們最常聽到的古人總結的睡眠十個不宜。包括;1) 睡前不宜說話,說太多的話,會使神經興奮難以入眠或導致多夢;2) 睡眠不宜仰俯,趴著睡會影響呼吸、心跳,易做噩夢;仰著睡則四肢肌肉不能放鬆易疲勞;3) 睡前不宜憂慮,睡前過多思考,憂愁焦慮,則會使心神不得安寧;4) 睡前不宜惱怒 非但不可惱怒,還應防止產生過激的情緒;5)       睡眠不宜對燈睡臥 在燈光中入睡,容易使心神不寧,即使入睡也容易睡不安穩。6) 睡眠不宜張口  名醫孫思邈認為「夜臥常習閉口」,是保持元氣的最佳方法。7) 睡前不宜飽食   睡前吃太多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腸、胃、肝、膽和胰的工作負擔,刺激神經中樞,使其一直處於工作狀態,也會導致失眠。8) 睡眠不宜掩面古代的「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詞,夜臥不覆首」之語,均說明蒙頭睡覺對身體無益。9) 睡眠不宜當 睡眠中,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侵襲。10) 睡眠不宜對火爐 臥時頭對著火爐,會令人頭重目赤,並易發生感冒。

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安眠之方,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發明,也各有悠久的「臨床」見證與心得。何者為真?何者為假?這倒不必相爭,只要一試再試,有效便是真,無效便是假,反正每天都得一睡,每夜都可一試。不管黑貓黃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中國古法,試試便知,可以助眠,存之;睜眼到天光,棄之可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