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癌症疫苗治療 : 開啟「個人化治療」的先聲

專訪藥劑科姜紹青藥師
它是必須由病人自己的免疫細胞,以及自己癌症的特性蛋白質,這樣的治療也只能給特定一個人,從病人自己身上拿出的免疫細胞,在體外跟癌症蛋白質一起,去培養出來的東西,當然也只能治療個別一位病人的癌症,不能治療別人的癌症。這種最新的治療,是「比標靶還更標靶」的一個癌症治療。

/ 鄭春鴻 

癌症疫苗和傳統疫苗有何不同?

鄭春鴻主任(文教暨公共事務部):最近《自然》雜誌刊出,攝護腺癌的疫苗治療有不錯的療效。有關疫苗,我們熟悉的疫苗像流感疫苗、卡介苗、小孩一出生有很多的疫苗要打,這些疫苗跟我們目前最新的、要來做癌症治療的疫苗有何不同?
姜紹青藥師 (藥劑科)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流感疫苗、卡介苗都是預防性的疫苗,現在比較新用在癌症方面是治療的疫苗。預防性疫苗是什麼?治療性的疫苗是什麼?預防性疫苗是你還沒有得到這個疾病,我們先給藥,讓我們的身體有抵抗力,以致於外來東西要侵入時,身體立刻可以回擊,沒有辦法產生疾病;治療性的疫苗是人已經得了疾病,我把這疾病從身體裡抽出來,用我個人身體所有疾病的成分去做疫苗,疫苗再放回到我的身體裡,讓這疫苗引起身體免役的反應,用這樣治療。所以一個是比較傳統預防性的,一個是用在癌症治療性的。

癌症疫苗治療的藥理機轉如何?

鄭春鴻主任:從病人身體上生病的這部分去拿出某一種東西製造疫苗,這樣的工作應該是藥師及藥廠,和醫生一起合作完成的,未來病人想要接受這樣的治療,其過程是如何?
姜紹青藥師:我先介紹疫苗的基本觀念。疫苗基本上是取出跟我們身體裡面不一樣的蛋白質,這蛋白質可以是細菌,可以是黴菌,可以是病毒,這些外來菌的蛋白質就會引起我們身體裡面免疫的對抗。因為身體會發現它是外來的東西,我們的身體就會引起非常強烈的反應來對抗,這是我們身體保護我們自己的一個功能。
在癌症的來源或會發病的原因,也有一些所謂免疫的思考,我們身體裡面的癌細胞其實原本就是我們自己身體的細胞,它突變以後,變成不受控制的細胞。這些癌細胞也有帶一些蛋白質,而這蛋白質跟其他正常細胞裡的蛋白質不太一樣,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就像警察一樣,它本來應該要會察覺出來這跟我們身體是不太一樣,而去和它對抗;但不知道怎樣回事,我們體內的這些「警察」,也就是免疫系統的「眼睛」瞎了,這些「警察」雖然還是到處走來走去,但就是看不到這長得不太一樣的突變細胞。
剛我們說一種是外來的細菌或是病毒,我們取出這細菌或病毒,萃取它的某一種成分後打入身體。它不會引起疾病,但是會引起過敏反應或是免疫反應,以致於可以抵抗後來要進來的細菌或病毒。
癌症疫苗是從我們自己的身體裡的癌細胞裡的蛋白質,找到一些特性,並且採樣出來,接著,我們在外面的實驗室裡「教育」它。這些「眼睛」已經看不見的這些免疫細胞(警察)被「教育」之後,它的眼睛就看見了癌細胞,我們再把這些知道辨認癌細胞的免疫細胞,也就是會抓壞人的警察,放回我們身體裡,這樣就可以去巡邏打擊犯罪。
基本上,預防性、治療性的概念很相像,差異之處是免疫細胞的來源,前者是從外面來的;後者是從我們自己身體取出自己的細胞加以「調教」的。
病人要接受免疫治療要怎樣做?

未來病人想要接受癌症疫苗治療

治療性的癌症疫苗,目前全世界只有一種產品上市,這產品是用來治療前列腺癌,也就是攝影棚癌。當前列腺癌病人接受荷爾蒙治療無效,才來用這治療。實驗發現這種治療相對於安慰劑可以讓病人多活四個月的時間。
病人若要接受這樣的治療,他必須先做血液的分離,就從病人的血液當中去分離出一種成分,而這成分是專門只有前列腺癌細胞才有的東西,其他是蛋白質。我們取得前列腺癌很特殊的蛋白質以後,我們把它抽取出來,然後還要再收集這位病人身上的一種免疫細胞(警察)。我們把這特殊的蛋白質跟警察抽取分離出來以後,把它們放在一起培養,就像讓它們一起「上課」,讓「眼睛」本來看不見、認不出癌細胞特殊蛋白質的免疫細胞,能很清楚地知道這蛋白質長什麼樣子,聞起來味道是什麼樣子,「眼睛、鼻子長得什麼樣子」,等於把它的眼睛打開了,認得出癌細胞本身帶的蛋白質。
接著,我們再把這已經「開光」過的免疫細胞(警察)注射回來病人身上,讓這免疫細胞去追蹤、殺害癌細胞。這過程大約是三天的時間,從血液的分離到送到實驗室去培養,再送回來注射進去,大約是三天的時間。每三週做一次,一共要做三次,所以基本上整個療程大概是九週會完成。
目前這樣的工程,是由藥師與醫師的合作的,做培養培養的部分是在藥廠的實驗室。目前,藥師在這種治療的角色是品質上的控管,比如藥師要和藥廠聯絡,運送上品質的確認,以及品質的保證。實驗室培養好要送回來時,藥師要如何管好這品質的確認,以便可以安全地再注射到病人的身上。醫師必須計畫好整個過程,讓這計畫很準時的進行。疫苗療法的過程,準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蛋白質,很容易腐化、酸敗,是很容易壞掉的東西,所以時間上一定要控管得很好。這藥目前的藥價太高,預計美國打一劑換算台幣要九十萬,經濟上是滿大的負擔。

癌症疫苗治療藥物的發展進程

鄭春鴻主任:能不能跟我們回顧在藥物的癌症治療,大概有哪幾種類型的原理?疫苗的治療,在這些治療的類型發展到現在,對未來癌症治療趨勢上有什麼意義?
姜紹青藥師:從藥物治療的角度來看,我們大概可以把癌症治療分成幾個大類。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第一種是比較傳統化學治療藥物,可以稱為「殲滅型」的治療,也就是直接殺害癌細胞,它是迫害癌細胞本身的DNARNA,或其他物質,以致於癌細胞沒有辦法繼續生存;第二種是最近常提到標靶型的藥物,它是間接的殺害癌細胞,所以它的副作用會跟殲滅型的不太一樣;第三種是誘導型的治療,有人說是它讓癌細胞「改邪歸正」,變成正常的細胞。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新的,是我們現在談到的免疫治療。
從過去到現在,免疫治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比較早期的,它是一種是干擾素或白兼職,這類藥物基本上是取自我們身體上本來就有的一些物質加以「調教」的,這些物質會在身體裡刺激我們的免疫細胞活化,讓免疫細胞「眼睛」打開,但這類干擾素或白兼職只能讓那些「瞎眼」的免疫細胞數量增加,雖然增加但還是瞎眼,也許誤打誤撞會撞到癌細胞並殺它。所以「干擾素免疫治療」只是增加免疫細胞撞到癌細胞的機會,但基本上還是在黑暗中摸索,這種藥物只是利用我們身體本來就有成分,用高量的打進來,所以副作用非常大,很多人不太能忍受干擾素引起的免疫反應。
第二種是大家很熟悉的,在癌症的治療裡也有,就是預防性的疫苗,大家所稱的「子宮頸癌疫苗」屬這一類。但我們應該「正名」一下,不應該稱為「子宮頸癌疫苗」,應該稱為「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因為它是傳統性的疫苗,預防性的疫苗,另外它不只是預防子宮頸癌,它也預防其他只要是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做預防,比如菜花這種性病。
第三種是最進步的,我們剛談到的「治療性的疫苗」。這種治療性疫苗是可以讓細胞眼睛被打開,真正能看到哪一個是癌細胞,哪一個不是癌細胞。

癌症疫苗治療在癌症治療史上的意義

所以從殲滅型、標靶型、誘導型、免疫型的癌症治療,我們可以真正知道最新免疫型癌症治療型的疫苗是有具有最高度選擇性的,因為它是讓我們身體原來很精明、具有選擇性的免疫細胞區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這種最新的治療,是「比標靶還更標靶」的一個癌症治療。
我們都知道它是必須由病人自己的免疫細胞,以及自己癌症的特性蛋白質,這樣的治療也只能給特定一個人,從病人自己身上拿出的免疫細胞,在體外跟癌症蛋白質一起,去培養出來的東西,當然也只能治療個別一位病人的癌症,不能治療別人的癌症。
從整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癌症的免疫治療到今天的時代,它有越來越高的選擇性,它的副作用相當低。以目前這唯一上市的癌症疫苗為例,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有點過敏反應,有的人有點長疹子、發燒、或呼吸有點壓迫,這是給藥時會有一些的反應,其他很少會有很嚴重的副作用。
從整個藥物的發展,這是可以達到可能副作用最少,它的專一性最高。但我們也提到它的價錢相當高,而且目前這產品只能延長病人四個月的壽命。要病人花將近新台幣三百萬來得到四個月的存活,在經濟效益上可能是需要考慮的。

個人化治療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鄭春鴻主任:我們都知道癌症的治療,在過去手段都是相當野蠻,比方化療、放療、手術等都是相當野蠻,像你剛介紹疫苗這種治療的方式,漸走向個人化、針對性的、單一性的做治療,這有可能也是癌症治療,未來讓它的療效高,讓它的副作用少等必然的趨勢嗎?
姜紹青藥師:任何藥物的發展都是這樣的走向,但目前看起來,癌症的個人化的治療是一種理想。
從實驗報告上看,現代藥物,一百個人吃同一藥物,只要五十個人有效就已經很不錯了;也許有更好的藥物,一百個人吃,可以70-80個人有效,但那20%30%的那些人算倒楣嗎?當然絕對不是,一定是他們身體的那個疾病有它的特性。
為什麼我們一定會慢慢的走向「個人化治療」,因為我們希望「把對的藥給對的人」,這樣才不會浪費,不會在嘗試與錯誤當中延遲很多治療的機會。
但如要走到「個人化治療」,我們需要相當多的資訊:第一、藥物本身有沒有高度的選擇性,這選擇性一定要找到一個標地物;第二、我們一定要有這病人本身很詳細基因的資料,我們才能知道病人的基因型態是不是具有藥物的標地物,以及我們對每一藥物的處理代謝方式是什麼,病人對於藥物的處理是高代謝者,還是低代謝者,高代謝者可能用這藥就無效,低代謝者,可能這藥物是滿有效的。其他如果藥物的濃度太高,因為代謝比較慢,會不會造成毒性都有可能,這是我們希望走向的個人化治療,都需要蒐集齊全的資料。
免疫治療的概念,其實已經相當久,尤其用這種治療性的疫苗,應該有二十幾年了,嘗試用在各種各樣的癌症,過去比較常以癌症疫苗治療的就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跟其他癌症不太一樣,它對免疫治療反應比較好,譬如之前的干擾素,還有白兼職,都是拿來治療黑色素瘤,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干擾素或白兼職所造成的副作用太大了,以致於很多病人都「無福消受」沒有辦法撐下去。過去研究當中,看起來癌症疫苗對於黑色素瘤還是稱不上成功。
如果要讓癌症疫苗更有效的做治療,必須考慮到它的價錢非常的高,所以現在有人討論是不是現在癌症治療是不是應該走向專門研究某一些癌症,
一些癌症是它的發生率很高,但是它的治癒率或治療的反應很低,以目前傳統的方式是很低的。譬如開刀用化學治療,用放射線治療,都沒有辦法達到我們所謂一般治療成績比較好的這些癌症的成績,如果沒有辦法達到,也許這類的癌症是有價值去發展針對性高的「個人化治療」。
免疫治療這類的藥物算是第一個開啟專一性、副作用低的治療方式,但是我們覺得還必須要有更多的研究。這顯然在免疫性的治療上是新的一頁,接下來的發展就要看是不是可以讓存活率更長,藥品的花費可以更低,對某一些癌症,目前的治療不是那麼有效的癌症,可以發揮比其他療法更佳的效果。

病理醫師和藥師的角色會更積極

鄭春鴻主任:癌症的治療率先走向個人化疫苗的治療有其必要性,因為癌症會威脅到人的性命。如果我們能針對這些很難治療的癌症去發展、研究,意義就相當大了。為特別的病人去配特別的藥,這種趨勢對未來藥廠、藥師跟整個醫療團隊,相信也會有和以前有不一樣的合作關係。未來從事藥物的研究,在藥廠工作的學者,他們要思考的以及跟別人合作的情形會有哪些不一樣?
姜紹青藥師:藥學研究的未來會有非常不一樣。是什麼會使這種「個人化治療」變成可能,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基因體計畫,最主要是美國跟英國發展基因體的計畫。基因體計畫是人類嘗試著去了解整個基因裡面,人到底有多少基因。基本上我們已經了解這些染色體上面的一小塊區塊的基因,但是我們還不知道他們的功能是什麼。要了解其功能是一個很大的計畫,我們是不是能完全了解都還是一個問題。
這樣慢慢的去了解這基因體裡面的訊息,知道它如何去控制我們身體許多的功能,也許會讓「個人化的治療」變成可能,目前有些藥物已經慢慢呈現這樣的趨勢。比如大家很清楚的艾瑞沙,艾瑞沙從開始上市時,覺得這藥物是專門作用在表皮生長因子上面。剛開始時,我們認為只要這癌細胞有很多的這種表皮生長因子的接收器應該就會有效,後來發覺這群人並不是很有效,最後才真正確認的是表皮生長因子的接收器有突變的,有特殊型態突變的,病人身上若有這種標記,這藥物才有效。
所以這是藥物本身具有很專一的標記,有這樣標記的病人用這個藥才會有效,沒有這樣標記的病人,用這個藥完全無效,或反應非常低,這是第一步。接著,一個藥進入我們身體裡面,我們人體對這藥物的代謝跟處理,每個人都不一樣,這部分目前的研究還不夠多。
以艾瑞沙為例,同一個藥物,即使有人有表皮生長因子的接收器突變,照理來說應該有效,但是你會發覺目前的試驗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所以顯然這裡面還有其他的因素是我們沒有看到。
我個人認為,有可能是不同的人體對於這藥物的處理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可能這藥物進來很快就被分解掉了,沒有作用;或許有的人這藥物可以存留一段時間,這是基因體計畫對醫學很大的一個變化。
另外談到很重要的,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方式其實是會有滿大的改變。
過去的用藥,醫生開處方,藥師核對處方,然後再調配藥品,然後給護理人員給藥,就結束了。現在醫療團隊有個人的基因資訊進來,因此要有病理科醫師要加進來。所以有人說,這是藥師跟病理科密切合作的時代要開始了。以前我們藥劑科跟病理科關係不太深,但現在要跟病理科醫師非常密切的合作,臨床醫師也要從病理科知道這訊息。病人身上有沒有這特殊的標記,病人對這藥物的代謝狀況,基因的型態是怎樣,這只有病理科可以找得出來,病理科醫師的意見必須加入我們整個用藥的思考裡面。
另外,在整個治療的相關資訊,基本上跟基因或分子生物學都有很大的關聯。分子生物學跟基因的基因學、遺傳學,在過去整個醫學教育裡不是主體,所以現在很多醫療工作人員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都非常的缺乏。未來要走向個人化的治療,我們必須在這部分加油。醫師、藥師、醫療工作人員要趕快補修這一領域的知識。醫學院、藥學院,應該要多增加這方面的課程,可以讓這些畢業的學生進入職場以後,對於基因或分子生物學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夠勝任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