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關心病人的感覺

醫師在門診時,幾乎不會每一次問病人:「你最近心情好嗎?」即使病人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他不只身體出毛病,心靈也生病了,這是因為多數醫師基本認為自己是看「身體疾病」的專家。

/ 鄭春鴻

當你的親人得了癌症,或你自己是癌症病人,你發現有很多地方「感覺」怪怪的,是嗎?正在做化療的癌症病人,很明顯地,會發現過去有一些並不特別意識到的「感覺」比如嗅覺,忽然變得「敏銳」起來。大家回想起來,原來化療期間,因為口腔及腸胃道黏膜遭到破壞,引起味覺的改變,甚至味覺的消失,無論吃什麼東西都沒有滋味;更糟的是變了味道。這時候,嗅覺就特別靈敏,看到什麼都「有味道」,電視有味道,椅子有味道,連來看你的醫師也有味道。
不只在身體的各種知覺有了改變,癌症病人因為接受許多侵入性的治療,以及面對重大急病的壓力所造成的疼痛、失眠、憂鬱、社交畏縮等,不但會使旁人感覺怪怪的,病人也會感覺自己怪怪的。
如果我們同意,生命事物是由身體和靈魂構成的,二者不可須臾分離,那麼當我們生病求醫,要求助的應該是身與心的合併治療,不是嗎?可是一般人看病都只想著去解決身體的疾病;醫師在門診時,也幾乎不會每一次問病人:「你最近心情好嗎?」即使病人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他不只身體出毛病,心靈也生病了。這是因為多數醫師基本認為自己是看「身體疾病」的專家。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醫師鄭致道醫師表示:「治療癌症期間,出現情緒與心理的障礙是相當常見的情況。然而許多病人會羞於啟齒談論自己沮喪、焦慮、失眠、猶豫不決、情緒低落的症狀,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被認為自己不夠堅強,不夠積極面對,因此更需要醫護人員主動的關心,將我們的照顧由身體層面擴展而包含社會心理層面,才能符合我們全人照顧的宗旨。
    
鄭致道醫師指出,為此,和信醫院已經將情緒壓力狀態列為第六個生命徵兆,也就是除了例行的評估病人的呼吸、心跳、血壓、體溫以及疼痛之外,我們也要固定地詢問病人情緒的狀況,來作適當的篩檢與處遇。」 
事實上,人的心靈不同於身體僅僅在於特定規模,醫學檢查觸碰及照射得到的地方造成變化或產生運動;當外部衝擊感覺器官而導致身體和靈魂的微粒一起運動時,「感覺」就產生了,就起了變化了。換句話說,「心病」跑得比「身病」要快而且明顯多了,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Whitehead, Alfred North, 1861 -1947)說:「沒有一個為我的感覺而存在的物的世界,以及為你的感覺而存在的另一個物的世界;只有一個世界,我們兩人都存在於其中。」但是他的學生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說:「對於每個個人來說,感覺材料都是私有的;當下呈現給一個人的視覺的東西,並沒有當下呈現給另外一個人的視覺。」羅素舉例說,當十個人都圍繞同一張餐桌坐著時,所有人都可以感知到同一張桌子,以及這張桌子上的所有物理對象;但是,「感覺材料對於每一個單獨的人來說,都只屬於他自己」。也就是說,他們都看到桌子,但是卻看到不同的桌子,甚至有人只看到一個板子,不離譜地也可能看到一張床。
一般人的反應尚且如此,癌症病人面對如此重大的身心創傷,我們看到的、體貼到的如果只限於知道他們味覺和嗅覺產生了變化,那不就太粗心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