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真相只有一個


(圖片說明)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意氣風發,
而今安在哉? (劉文三教授的素描,
當時我主編一個藝術版,1987)

 
這一個秘密,得之不易,但通常會在一個人躺在病床上時,才會彷彿聽到一隻小鳥飛到自己的耳邊,輕輕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告訴我們。「你聽到了嗎?」

文 / 鄭春鴻

道德相對主義認為關於是非並沒有客觀真理,我們只能就多種標準擇一來評斷舉止對錯。然而,即使道德見解眾多分歧,不見得代表道德相對主義就是正確的。例如,關於世界物理特徵有各式各樣的見解,不過這並不表示所有科學體系都同等有效。某些文化的科學方法有可能是完全錯誤的。
支持道德相對主義的學者它最能解釋道德多樣性。後人來看前人的際遇,除了「道德相對」的因素之外,往往是因為不能以「同情地理解」(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來看世事。
我們讀唐朝詩人王維 (699-761) 的(老將行.少年十五二十時)可見他寫盡人生的無奈,頗能點出歷史的「道德相對論」: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略謂:漢軍聲勢迅猛如驚雷霹靂;虜騎互相踐踏是怕遇蒺藜。衛青不敗是由於天神輔助;李廣無功卻緣於命運不濟。當年象後羿飛箭射雀無目;如今不操弓瘍瘤生於左肘。象故侯流落為民路旁賣瓜;學陶令門前種上綠楊垂柳。
時空的轉換,價值觀使道德多樣化,道德相對主義則表現在不同的藝術。在文學上,喬伊斯 (James Joyce,1882-1941) 於1922年發表的《尤利西斯》(Ulysses)被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這部小說最著名的,或許就是在文中廣泛地採意識流敘事,喬伊斯希望藉此來忠實描繪書中角色當下的內心思維,絲毫不強求表現事發次序,也不做條理組織。這種寫作技巧,成為現代主義的特徵,影響及於無數作家,包括吳爾芙和福克納,他們也在作品當中試驗這樣的創作手法。意識流敘事的精彩之處就在道德多樣性的呈現,它讓讀者透過「並時」鋪呈的不同空間與時間的故事,更加強烈地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反省。
這部小說重現荷馬的《奧德賽》(Odyssey)情節,只是時空挪到1904年6月16日的愛爾蘭都柏林,而且只陳述一天紀事。故事重塑荷馬史詩中英雄奧德修斯的角色,主人翁變成不太像英雄的廣告業務員布盧姆,他年歲不小,妻子又紅杏出牆。故事中的那天,他四處奔波商談各種業務,勞碌一天之後才回到家中。


儘管布盧姆顯得庸平凡,這個角色卻展現了英勇事跡。他待人寬宏大量,對身邊各色人物大體都能發揮同情心並表現恕道。他在日常卑微俗事當中,往往都能顯現英雄氣概,身處現代世界,大概也只能在瑣事中發揮英勇作為了。布盧姆是個猶太人,愛爾蘭卻以天主教徒佔絕大多數,因此他始終感到格格不入,儘管如此,他依然抱持樂觀態度,把不安的感受置之度外。
不同文化的道德標準大相逕庭,對於什麼是合乎道德的舉止,也往往有相左觀點。這是不是就表示世上並沒有客觀的道德標準?
一直到1997年,一隻名叫桃麗的羊誕生了,全世界開始認識了生命複製技術,也看到了「道德相對主義」的窘困。桃麗是隻複製羊,因為牠和牠的母親擁有相同的細胞核,換句話說,牠們的細胞攜帶相同的遺傳物質。牠們就像是隔代孕育的同卵孿生子。
人,理論上是可以靠科學在試管裡製造出「永生」的。這個「天機」的洩露,立刻就被發現是人類自我毀滅的「地獄之門」。大家終於發現,過去,人類所以得以自然生養,秘密乃在一字「死」。死亡是上帝最重要的設計,聖賢愚不肖人人到頭來都不免一死。再多的「相對論」都無法挑戰這一個「絕對論」。在我們的世界裡,「相對論」是表象,真相只有一個。
這一個秘密,得之不易,但通常會在一個人躺在病床上時,才會彷彿聽到一隻小鳥飛到自己的耳邊,輕輕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告訴我們。
「你聽到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